后背有白斑图片 01 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福州士子蔡龟带着儿子蔡伯俙前来应童子科考试。 蔡伯俙还不满三岁,却天生过目不忘,只听父亲读一遍,就能流利地背诵一百多首诗。 这对父子的到来,彻底震惊了开封满城百姓。 谁都想看看这个小神童,沾点喜气。 消息传到宫中,宋真宗特意下旨,让心腹太监毛昌达去将蔡伯俙带进宫来,要当着群臣的面,一辨真伪,看看这孩子是不是这么神。 口齿伶俐的蔡伯俙,小小年纪,一点都不带怯场的,当着群臣的面,出口成章。 还特意将宋真宗写的一首诗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出来。 宋真宗大喜,赐蔡伯俙同进士出身,授职秘书省正字。 宋真宗还特意为蔡伯俙写了一首诗: 七闽山水多灵秀。三岁奇童出盛时。 家世应传青白训,婴孩自有老成资。 才当学步来朝谒,方渐能言便赋诗。 更励孜孜图进益,青云万里有前期。 02 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,宋真宗让4岁的蔡伯俙给6岁的皇子赵受益当伴读。 赵受益是宋真宗的独子,铁定的太子爷。给他当伴读,那可是妥妥的未来皇帝潜邸之臣,日后前程那还用多说。 与他们一起读书的还有一个大名人——晏殊。 晏殊也是神童,7岁能文,14岁被赐同进士出身,声动一时。 他和蔡伯俙出道方式一模一样,但秉性和做事方式大不相同。 晏殊被赐同进士后,参加授职考试,这次考试关系到他的前途。 拿到试卷后,晏殊发现题目他前几天刚做过,便向宋真宗坦白,请求再出过一份试卷。 直接在宋真宗面前营造了老实人的人设。 而蔡伯俙是个人精,口齿伶俐,能言善道,很会揣摩上意。 有次,宋真宗问他,你在宫中一直陪太子读书,想不想父母。 蔡伯俙张口就来,答道:我也想父母,但官家待我亲同父母,在宫里和在家里都一样。 这小嘴甜得宋真宗龙颜大悦。 03 在陪赵受益读书时,晏殊和蔡伯俙的表现也大不相同。 赵受益年纪小,性子跳脱,贪玩不爱读书。 每次晏殊都是板着个脸,苦口婆心地劝他读书,学业上有什么问题,晏殊也会一丝不苟的指出来。 蔡伯俙却是另外的做派,总是挖空心思,竭尽所能地伺候好太子爷。 宫中门槛高,赵受益跨越不方便,蔡伯俙毫不犹豫趴下当肉垫。 那时,宋真宗总是会不定期检查宝贝儿子的作业,赵受益让晏殊代笔,晏殊说什么都不同意。 蔡伯俙就主动帮赵受益顶包。 孰不知,这一切都被宋真宗看在了眼里,皇子身边要的不是马屁精,耽误皇子学业,这可是天大的事。 蔡伯俙立马失了圣宠,从可托付的太子心腹成为了皇子的一个玩伴而已。 几年后,蔡龟从中了进士,要去外地做官,宋真宗借机给了蔡伯俙一笔钱,打发出宫。 04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(1022年3月23日),宋真宗驾崩,太子赵祯继位,是为宋仁宗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 晏殊也不例外,短短六年,荣升枢密副使,跻身宰执。 而蔡伯俙还是个微末小官,拿着微薄的死工资。 他眼红了,主动给宋仁宗上书,讨要说法:我也和官家您一起读过书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怎么晏殊能升官,我却不能? 宋仁宗知道先帝爷为何赶跑这个溜须拍马的发小:“宰相身负国家重任,只有晏殊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,你虽然有才,但为人太过柔媚,以前我喜欢你是因为我不懂事。” 话虽如此,宋仁宗也有些于心不忍,请刘太后给蔡伯俙升了官。 他还特意说明,这是特殊情况,下不为例。 没想到,蔡伯俙升官后,不争气,政绩一塌糊涂,贪污受贿没少干,老是被言官弹劾。 该说不说,宋仁宗挺念旧,言官弹劾,他就大事化小;蔡伯俙铨选不合格,他无奈感叹道:“潜邸旧臣,且令转官。” 就这样,在宋仁宗的力挺下,蔡伯俙一直在官场混着,碌碌无为几十年。 后来回京任司农少卿,也只是一个闲职,没什么实权。 05 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,年近古稀的蔡伯俙眼看就要退休致仕了。 他给宋神宗上书,我老了,儿子又不争气,一大家子全靠我这点俸禄,一旦没了官职,家里就揭不开锅了,请官家念在我三岁就受真宗皇帝恩宠,服侍过仁宗皇帝,法外施恩,让我继续做官。 蔡伯俙视若珍宝的微末小官,在宋神宗眼里不值一提,为了显示皇恩浩荡,他同意了蔡伯俙的请求。 元丰七年(1084年),蔡伯俙又上书朝廷荫封子孙。 宋神宗无奈只好特事特办,给了他特殊待遇。 元符元年(1098年),蔡伯俙已经86岁了,朝廷再也没有惯着他,勒令其退休。 大宋官员致仕,只能拿一半俸禄,蔡伯俙收入锐减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 元符三年(1100年),宋徽宗继位不久,蔡伯俙病逝,享年88岁。 历经真、仁、英、神、哲、徽六朝皇帝,白白领了朝廷85年俸禄。 06 一直到死,蔡伯俙都没能明白,他和晏殊的差距到底在哪。 天禧四年(1020年)六月,丁谓说服宋真宗罢免寇准宰相之位。 当时晏殊负责起草诏书工作,丁谓就让晏殊起草诏书。 晏殊拒绝了,因为他不想参与罢免宰相的行动。 他说,罢免宰相的诏书不是我这个外制官的职责,这事别找我! 然后,他转身就走,但他并没有出宫,而是静静坐在殿外一个让谁都看得到他的地方。 意思很明了:你的事,我不参与,但我也不坏你的事。 十一月,被罢相的丁谓又说服了宋真宗,让自己复相。 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是翰林学士刘筠。 丁谓的罢相诏书就是刘筠写的,他早就看不惯丁谓胡作非为,断然拒绝。 丁谓没辙,只好叫其他人。 谁?晏殊! 晏殊乖乖起草了丁谓复相诏书。 天圣六年(1028年)十二月,晏殊推举范仲淹回京担任秘阁校理。 结果范仲淹上书宋仁宗,对刘娥行家人之礼。 晏殊吓得半死,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得罪刘太后的下场有多可怕。 就在上一年,他和其他人一起联名反对刘太后任命张耆为枢密使,结果直接被罢相。 晏殊涨教训了,赶紧找来范仲淹面授机宜,劝他别搞事。 范仲淹冷冷回答:承蒙您的举荐,我每天都怕不称职让您难堪,谁知道现在我竟然会以忠直而得罪您。 说得晏殊又惭又愧。 07 晏殊的得意门生欧阳修曾评价恩师道: 富贵优游五十年,始终明哲保身全。 晏殊混迹官场50年,官至宰相,位极人臣,靠的不仅是他的才华,更多的是这份明哲保身的聪明劲。 可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 晏殊最终也倒在了这四个字上。 天圣十年(1032年)二月,李宸妃病逝。 李宸妃不仅仅是宋真宗的妃子,她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——宋仁宗的生母! 朝廷给她写神道碑铭,概括她的一生。 刘太后就把给这个个苦差事安排给了晏殊。 以晏殊的才华,写篇文章,信手拈来。 但问题在于,这么多年来,刘太后一直对外宣称她才是宋仁宗的母亲,李宸妃的秘密一直被掩藏,连宋仁宗也瞒得死死的。 神道碑铭该怎么写? 把这个秘密公诸于众?别闹,那必然会得罪刘太后。 不写?日后官家知道了真相,自己也得倒霉。 晏殊叫苦不迭,硬着头皮写了起来: “五岳峥嵘,昆山出玉。四溟浩渺,丽水生金……李氏生一女,早卒,无子!” 刘太后很满意,晏殊果然是个值得信任的好同志! 八月,晏殊被重新任命为枢密副使,四天后改任参知政事。 08 明道二年(1033年)三月二十九日,刘太后病逝,宋仁宗开始当家。 很快,宋仁宗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看到了晏殊写的神道碑铭。 当他看到“无子”这两个字,顿时火冒三丈,怒不可遏。 他找来宰相吕夷简,痛骂晏殊道: “先后诞育朕躬,殊为侍从,安得不知?乃言生一公主,又不育,此何意也?” 四月二十四日,晏殊被罢相,贬知江宁府。 庆历二年(1042年)三月,晏殊回京,官拜宰相。 可他还是无法逃脱那篇神道碑铭的制裁! 庆历四年(1044年)九月,庆历新政时期,晏殊因为没有出手救欧阳修,惹恼了新党人。 新党人将那篇神道碑铭翻了出来。 九月十二日,晏殊被罢相,贬知颖州,从此再也没有翻身。 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! 人在职场,如何伺候领导,是个技术活。 晏殊如是,蔡伯俙如是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