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“刺猬效应”,它指的是: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,但保持一定距离,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。 “刺猬效应”给我们的启示是:人与人在交往之时,要懂得保持界限感,给彼此留有一定的心理安全距离,唯有不做过分的事情,不说过分的话,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才会有升温的空间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,很多单身的老年人,都渴望在晚年找到一个理想的老伴,以陪伴自己度过余生。 老年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风雨,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,他们在相亲时,不只会注重两个人是否投缘,更加会注重对于现实物质条件的考量,这能够使他们感觉到安全感。 但假若在相亲之初,就向相亲对象提出过于现实的物质条件,这无疑是一种缺乏界限感的行为,它非但无助于双方感情的提升,更容易令对方产生反感以及防备心。 很多老年人之所以相亲失败,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“刺猬效应”,他们在相亲的过程中,对于自己的要求表达得太过直接,又不懂得顾及对方的感受,这使得他们的相亲之路注定一波三折。 58岁男子相亲,自称一天能赚5000元,希望找个老伴打扫房间 58岁的李福满(化名)家住长春市,以承包瓦匠活为生的他,每年能够有8万到10万元的收入,并且他在市区还有一间70平米的住房。 在生活中,李福满是一个极其爱干净的人,每次回到家,进门前他总会将工作服和鞋子脱在公共楼道内。 进到李福满的家中后,红娘也被眼前的干净整洁所震惊,他的家几乎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。 李福满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,他年轻时卖过水果、养过猪,尽管工作很努力,但是生活却过得并不宽裕,在1999年的时候,他的前妻因为他没有能力赚钱,而选择与他分开。 回忆起这段感情经历,李福满说,我前妻因为我赚不到钱,觉得我无能,所以不和我过了,不过就不过呗,一个男人能怕这事吗? 李福满与前妻分开之时,恰逢他家拆迁,他将所有的钱都留给了前妻,自己只要了一栋房屋,房子进户时,他还欠下了15000元的外债。 与前妻分开后,李福满就开始接触上了瓦匠活,那时干一天活能赚220元,对于李福满来说,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,在金钱的驱使下,他干劲十足,不到一年就还清了外债。 李福满不甘心于只为别人干活,他在劳务市场上,看到很多瓦匠工人没有活干,于是他便想要雇人包活干,由于他讲义气,对工人好,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他,他也有了自己的设备与人工。 李福满说,别人知道我有工具,有工人,所以有活都会主动来找我,过去我找活,现在活找我,咸鱼翻身了。 李福满已经58岁了,他想要在即将到来的晚年生活中,找一位理想的伴侣共度余生,不过,因为李福满没有退休金,他相过几次亲都失败了。 提起退休金,李福满说道,你知道我一天能赚多少钱吗?我一天能赚5000,一个月150000,退休金那点钱我看不上,我自己保自己,不用别人保。 或许是曾经在相亲过程中受过伤,李福满说,要是看重退休金的女士,就别给我说了,对于未来的老伴,他只有一个要求,就是能够在家收拾屋子,将房间整理的干净整洁。 根据李福满的要求,红娘为他介绍了一位同样居住在长春市的53岁的汪洪玲(化名)女士。 53岁女相亲,提一要求让男方摔门而去,男方称:她动机不纯 汪洪玲的老家在公主岭的农村,三年前她来到长春和女儿一起生活,女儿离婚后,她便和女儿一起租房子住。 汪洪玲现在在一家游乐园卖票,每个月能有2400元的收入,并且她的老家还有七亩地,每年也能有7000元的租金。 回忆起自己的感情经历,汪洪玲说,她本来和丈夫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幸福,两人农忙时种地,农闲时卖鱼做生意,可是在2012年的时候,她的丈夫因为突发心梗而不幸去世,这使得她的生活一度陷入到昏暗之中。 但丈夫毕竟去世多年,汪洪玲也终于想开,她想在余下的时间里,找一位脾气好,对自己知冷知热的人,与自己共度余生。 李福满来到汪洪玲家中时,特意买了两袋水果,两人都给彼此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。 李福满说,他觉得汪洪玲是一个很温柔的人,第一眼见到觉得很符合自己的眼缘,汪洪玲则觉得李福满人很实在,第一次见面,还知道买点水果。 两人坐下之后,相互问了一下彼此的年龄,都觉得很合适,汪洪玲便问李福满,你平时都干些啥。 李福满说,我平时包瓦匠活,我手下有二三十人,平时我自己也上手干。 听了这话,汪洪玲对李福满印象更好了,她评价说,李福满过日子行,挺能赚钱,有些人手下有人干活,自己就不干了,他自己还干活,挺实在的。 见汪洪玲对自己印象不错,李福满说道,如果咱俩能在一起,我希望你在家好好打扫卫生、做饭,将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的。 对此,汪洪玲表示,收拾屋子不是事,这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。 眼看两人聊得投机,本以为他们的相亲将要成功,不成想当李福满要汪洪玲提出对自己的要求时,相亲的气氛却变得紧张。 李福满直接问汪洪玲对自己有啥要求,汪洪玲听到后有些不好意思,她想了下,说道,那你帮我买个养老保险吧。 汪洪玲表示,自己的养老保险需要交210000元,她自己有一点钱,如果李福满能够再给她110000元,那没有后顾之忧的她,就会和李福满好好过日子。 听了这话,李福满的脸色变了,见此情形,汪洪玲说道,你放心,我肯定是过日子的女人,要是你不愿意拿110000元,每个月给我2000元存着也行。 李福满反问道,这是工资啊?两口子过日子没有谁给谁存钱的,在咱家过日子,能缺你钱吗? 汪洪玲则说道,你老是说不缺钱,但那不都是你的吗? 李福满气愤无比,他说,钱就放抽屉里,你要花随便花,但是你提的条件太苛刻了,动机不纯,别唠了。 说完这句话李福满摔门而走,至此,他们两人的相亲也以失败告终。 情感分析: 李福满和汪洪玲的相亲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两人在初次见面之时,就太过看重现实的物质问题,这种没有分寸感的交流,使得原本对彼此印象良好的双方,相互之间都产生了防备之心。 李福满觉得汪洪玲是动机不纯,而汪洪玲则觉得,自己想要在婚后的生活中求得一份保障,这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。 在我看来,汪洪玲提物质要求并没有错,但不应该在初次相亲之时,就直接提出来,而李福满的性格则太过急躁,他在没与汪洪玲交流的情况下,就武断地选择摔门而去、结束相亲,这种冲动的性格,在感情中是大忌。 关于婚姻与物质的关系,作家简奥斯汀说过这样一句话: 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,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。 在一段好的婚姻生活之中,感情基础与物质条件同样重要,如果在尚无感情基础的情况下,就向相亲对象提出物质条件,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分寸感的。 从李福满与汪洪玲的相亲案例中,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: 一,相亲时要懂得“刺猬效应”,掌控好界限感。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升温,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交浅言深是沟通中的大忌,心理学上的“刺猬效应”告诉我们,初次见面时,如果两个人距离太近,就会被彼此身上的刺弄伤。 李福满与汪洪玲之间原本有着良好的第一印象,但是因为汪洪玲在初次见面之时,就要求李福满帮她交一笔数目不小的养老金,这多少显得有些没有分寸感。而汪洪玲的要求,也使得李福满产生戒心,他觉得汪洪玲动机不纯,生气地结束了相亲。 假若汪洪玲能够耐心一点,等到两人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后,再说出自己的顾虑,那我想他们的相亲便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。 二,处理感情时性格太过急躁是大忌。 性格急躁是处理感情问题时的大忌,李福满对汪洪玲有着不错的第一印象,然而他却因为汪洪玲提出的一个要求,而选择摔门而去,这多少显得有些情绪化。 两个人之间的彼此了解,是需要一个沟通的过程的,如果没有沟通,就武断地用一句话去判断一个人的品行,这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,造成错失爱情的结果。 假若李福满在听到汪洪玲的要求时,能够不气愤且急躁地离开,而能够静下心来与汪洪玲沟通想法,那他们两人的相亲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了。 三,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,要懂得换位思考。 关于婚姻,作家梁实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,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。 婚姻是将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,组成一个家庭的整体,想要婚姻生活获得幸福,就要懂得换位思考,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。 李福满觉得夫妻两人应该将钱放在一起花,不分彼此,但是对于汪洪玲来说,婚姻的安全感,却需要一种现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。 假若李福满与汪洪玲两人都懂得换位思考,彼此都做一些让步与包容,那他们的相亲或许就会以另一种幸福的结局收尾。 (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) 03汽车网 http://www.03auto.com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